- 林正军;柳锦;
语言构式是形式和意义(功能)的匹配体,不同层级和类型的构式关系错综复杂。本研究旨在梳理不同类型和层级构式的衍化路径,理清各级各类构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构式的衍化路径主要包括从简单言语构式到复杂言语构式、从言语构式到语法构式、从单义构式到多义构式、从典型言语构式到非典型言语构式的4条路径;语言构式以衍化路径为基础形成构式网络,不同层级和类别的构式之间相互关联;语言构式衍化以语言使用者对语言及其使用的体认为基础,遵循语言的认知经济性原则,体现了语言使用的创造性。
2025年04期 No.245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郝美佳;
本研究基于BAWE和MICUSP语料库中的非本族语者学生论文,以英国国家语料库BNC为参照,采用混合效应逻辑斯蒂回归建模,旨在考察中介语与英语本族语中复杂名词短语对同源被动构式语序选择的影响,即所谓“构式侵染”。研究发现,复杂名词短语的频率对同源被动构式中的副词位置具有显著预测力,即名词短语的使用频率越高,被动构式中选择副词置于过去分词前的可能性越大,体现出两类构式之间的横向连接。此外,相较于本族语者,学习者对被动构式中副词位置的选择更容易受到同源名词短语频率的影响,这源于学习者对构式间表层形式相似性的过度概括,而缺乏对言内、言外语境因素的系统认识。
2025年04期 No.245 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房印杰;
be过度生成句是二语学习中出现的一种典型现象。学界对其进行了持续研究,提出4种理论假设分别是be标记时态/一致性假设、非宾格动词过度被动化假设、be过度生成假设、谓语动词动态性连续统假设,但并未达成一致观点。本文采用构式语法路径,基于大规模准历时语料库(EFCAMDAT 2.0),对4个英语水平(A1/A2/B1/B2)中,该结构的主语与谓语动词分别开展共现词分析。结果显示:(1)be过度生成句应当被界定为语言学习中出现的一种特殊构式,该构式源自对静态谓语结构的过度概括;(2)该构式整体上表征低动态性的存在与结果状态(stative-resultative),二者分别对应谓语情状体的状态(state)与达成(achievement);(3)伴随学习者水平的提高,be过度生成句的使用概率迅速下降,状态动词的出现概率逐步下降,而达成动词的使用概率逐步上升。
2025年04期 No.245 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钟书能;叶露;
现代汉语中,“V_双+N_双”构式具有多重句法关系,不仅可体现动宾关系,还可体现偏正关系,甚至可同时体现动宾关系和偏正关系,表现为“动宾关系—动宾与偏正两可关系—偏正关系”的连续统。本文基于情境植入理论梳理区分“V_双+N_双”构式句法关系的判定条件,并借助CCL语料库验证“V+N”构式中韵律结构与句法关系的组配规律,同时诉诸焦点—背景理论解释“V_双+N_双”构式韵律变体与句法关系的组配规律,并进一步阐述“V_双+N_双”构式形成不同句法关系的认知理据。研究发现,汉语“V_双+N_双”构式的认知机制与时间性和空间性的凸显有关:当“V_双+N_双”构式中时间性大于空间性时,突显动宾关系;当该构式中空间性大于时间性时,突显偏正关系;而当该构式内部时空同态,时间性与空间性不分强弱时,“V_双+N_双”既可突显动宾关系,又可突显偏正关系。
2025年04期 No.245 2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李侠;赵晓月;
每种语言中都有表达疼痛体验的词汇。疼痛域比较特殊,域中直接表达疼痛的基本谓词很少,相反却存在大量其他语义域隐喻表达疼痛的谓词。隐喻疼痛谓词疼痛义的演变不能简化为单纯的语义过程,意义的转变可能伴随着谓词形态和句法等语言多个层面语法属性的变化。本文借鉴莫斯科词汇类型学的理论框架和已有成果,从语义、形态、句法,以及3个层面间的互动关系中考察俄汉隐喻疼痛谓词的基本特征变化情况,并通过跨语言比较来探求俄汉隐喻疼痛谓词在上述层面呈现的共性倾向和个性特征。
2025年04期 No.245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